關鍵詞 | 廣東宣德爐,宣德爐估價,宣爐,臺灣宣德爐,宣德爐報價 | 面向地區 | 全國 |
明末清初文人騷客冒襄(董小宛的丈夫),愛好品玩宣德爐,他寫有《宣銅爐歌》及《宣爐歌注》,及《宣銅爐歌為方坦庵先生賦》,“有爐光怪真異絕,肌膩肉好神清和。窄邊蚰耳藏經色,黃云隱躍窮雕磨?!边@是冒襄對宣德爐的描述。
正如《宣銅爐歌》里所歌:“撫今追昔再三嘆,憐汝不異諸銅駝。一爐非小関一代,列圣徳沢相漸摩”,宣銅爐可說是紀錄了明王朝全盛期的歷史見證。另外,從冒襄的《影梅庵憶語》中可以得知,宣銅爐同時也寄托了冒襄對愛妾董小宛的思念之情。對冒襄來說,一個宣銅爐,既勾起了他對明王朝的故國之思,也勾起了他對董小宛的思念之情。
內腔特征
宣德爐的造型只是它的外形,其內腔亦有欣賞和斷代價值,反映了匠心和時代的審美情趣。感覺明匠更注重內腔的造型設計,尤其想表達爐腔的縱深感(橫向的和豎向的)。橫向的縱深感以弧線大來體現,豎向的縱深感以爐腔深來表達:爐壁不等厚,上下厚,中間??;爐口壁直,向內腔過度有棱角;內腔底低;內腔底面徑??;內腔的凸處低于外形的凸處。
真品大明宣德爐造型古樸厚重,用手掂有一種沉甸感。仿品則俗氣、單薄,顯得輕浮,體積和重量的比例失調;真品大明宣德爐銅質多為風磨銅,并含有一定比重的金、銀等貴金屬成分,呈黃金色,金光锃亮,表面有一層堅硬的傳世古,色澤晶瑩、滋潤、細膩,似乎有一種從內透出的奇光,韻味無窮。仿品則色澤呆板、暗淡,沒有金、銀等貴金屬成分,器表呈黑褐色,用水煮或洗刮極易去掉;真品大明宣德爐款識多方形框,內陽文、楷書,有“宣”、“宣德”、“宣德年制”、“大明宣德年制”等四種,字體筆劃生動自然,工整清秀。仿品則字體粗糙、笨拙、呆滯,且其色澤與爐身不同。